在現代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狀態(tài)下,家紡生產企業(yè)已經從“供應稀缺的產品競爭時代”向“供應充分的服務競爭時代”的轉化,消費者已經取代了“廠家和渠道商”,成為家紡產品市場消費潮流的決定者,只有抓住了消費者,才等于抓住了市場。因此家紡產品生產廠家和流通渠道對“上帝”的喜好只能迎合和順從。
產品有度,服務無限;需求無極限,服務無極限。在家紡行業(yè)里,服務就是一種產品,產品即服務。那么,當家紡企業(yè)有形的產品、與無形的服務能力到達一個無差別的同質化競爭時期,我們又該如何脫穎而出呢?
新一輪美國總統(tǒng)大選臨近,調查顯示,在奧巴馬與羅姆尼每一次“對掐”后,選民的好感都會改變。不可否認,歷屆競選美國總統(tǒng)的候選人個個都是優(yōu)秀的代表,社會各界的精英,誰更勝一籌,真是肉眼難辨。在同樣優(yōu)秀的條件下,他們的競爭仿佛同樣也到達一個“無差別的同質化競爭時期”。
眾所周知,歷來美國總統(tǒng)大選的運轉向來與傳播媒介緊密相關。18世紀末,候選人主要依靠報紙,并借助大量的人際傳播如演講、集會等來傳播有關選舉的各類信息;1924年,廣播第一次參與報道美國總統(tǒng)大選;1952年,電視首度參與報道了美國總區(qū)和戰(zhàn)爭地區(qū)民眾對選舉的態(tài)度。傳播媒介從一開始便是美國總統(tǒng)選舉事件中一股活躍的力量,它的每一步發(fā)展都為候選人與政黨傳播政見、樹立形象、謀求支持提供了更廣闊的媒介空間;也為美國乃至全球公眾了解候選人及其政黨、知曉和判斷大選的進展與走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信息渠道。
不難看出,這些候選人只是需要借助一個平臺,讓更多的人認識他們,了解他們,并認同他們……而誰能率先取得選民對自己的認知及認同,誰就能成為當屆總統(tǒng)。
同樣,誰能率先取得客戶對你的認知及認同,誰才是最后真正的贏家。
在這個取得選民客戶對自己認知及認同的過程中,傳播媒介至關重要!傳播的方式報紙、廣播、電視、網絡等,傳媒的內容以及傳播的頻率都將影響到選民客戶對我們的認知狀況。
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,第四媒體互聯(lián)網的迅猛發(fā)展又一次深刻地影響了美國總統(tǒng)競選的傳播策略和形態(tài)——政黨和候選人逐漸意識到了網絡的傳播力量,開始嘗試“網絡競選CyberCampaign”。網絡逐漸成為了傳統(tǒng)媒體以外、美國總統(tǒng)競選的又一片新陣地。
傳播的價值在于為被傳播者增值,網絡傳播的力量更不容小覷。具有即時性、互動性、精準性、全球化等傳播特點的新興媒介——網絡也為被傳播者快速搶得客戶心智資源,贏得客戶的商業(yè)信任提供了更強有力的平臺。 |